<玄北國神話>若蘭傳(1-6)
<玄北國神話>若蘭傳(1-6)
<玄北國神話>若蘭傳(最終修訂版)
第一回 慈航傳旨
古時有個烏西國,烏西國東端有座崑崙山,是傳說中的仙山。
古書記載:崑崙之山。地首也。是惟帝之下都。故其外絕以弱水之深。又環以炎火之山。山上有鳥獸草木。皆生育滋茂於炎火之中。
傳説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「西王母」,由三足烏侍奉,其宮闕十分富麗壯觀,有「閬風巔」、「天墉城」、「碧玉堂」、「瓊華宮」、「紫翠丹房」、「懸圃宮」、「昆侖宮」,為真官仙靈之所宗。
另有傳說指,曾有仙人赤松子帶著一女徒於崑崙山中一石室修煉,最後二人成仙飛升而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陽光普照,涼風吹送。
少女閉目躺在桃花樹下,忽然感覺有個東西落到自己頭上,有點重。
東西開口:「又在睡懶覺,快起來,懶豬!」
少女不情願的睜眼,問:「有什麼事嘛?」
「雨靈大人讓你回去,有貴客到洞府來了。」
「雨靈阿姨的客人,為什麼要我去?」
「要你去,你就去,問那麼多幹什麼?」
「…你這態度,我早晚把你的皮剝了,製成皮裘賣到烏西國去。」
跟少女對話的這東西,是頭火鼠:全身毛皮火紅,形似松鼠。松鼠居然會說話?並不奇怪,畢竟牠長自崑崙仙山,自是不同凡響。
少女丟下火鼠,穿過十里桃林,桃林盡頭是一石室,石室門上有匾書「桃源洞」三字。
甫入石室,頓時一陣異香撲鼻,少女睡意全消,心情前所未有的愉悅。
桃源洞內是個小天地:集中而建不少木屋,屋與屋之間相連,底部凌於水上,由木柱支撐,屋頂有樑無瓦。洞外十里桃林延伸至洞內,包圍著木屋群。這洞天環境優美奇妙,正是雨靈仙子修煉之所。
少女過橋,來到一屋前,屋前桃花樹下石桌旁,坐著二位頂著祥光的仙真。少女開口:「雨靈阿姨。」
雨靈仙子皺眉道:「妳這孩子怎那麼遲,慈航真人等妳好久了。」
少女忙向雨靈身旁女仙鞠躬致歉。慈航一身白衣,面目慈祥,並不介意少女遲到,只笑笑,並開門見山:「我今日前來,是為帶給妳們一個好消息:天帝決定網開一面,准許若蘭的母親『雨柔仙子』離開蓬萊仙島。」
少女聽見,驚問:「真的嗎?」慈航點頭再確認後,喜極而泣。慈航道:「當年,雨柔仙子私下凡間與人結合,所以被關押在海中仙島。天帝現批准若蘭前往迎救,條件是不能用法術加速,不能繞道,不能走截徑,若事成,若蘭與雨柔都能重返天庭。」
若蘭問:「只有我一個去嗎?」慈航反笑問:「當然,難道妳想帶著妳雨靈阿姨去嗎?」
若蘭又問:「我連一點法術都不能用嗎?雖然我也只會點皮毛法術…」慈航道:「不能用來加速,可是妳要是遇上麻煩,還是可以用來脫險的。」
若蘭再問:「我現在就要起行嗎?」慈航笑道:「妳娘已在島上待了十一年,還不夠嗎?」若蘭忙道:「不是。」慈航笑道:「我送妳一個寶物。」說完,將一個八卦鏡盒交予若蘭,又道:「打開看看。」
若蘭依言打開,看見鏡中有一女子面容,驚道:「娘!」鏡中人道:「小蘭!」
「娘!真的是妳嗎?我不是在做夢嗎?」若蘭與鏡中人能夠互見,並得以交談。久別重逢的母女倆雙雙落淚。若蘭道:「娘!我好想妳!妳獨自待在蓬萊仙島,一定很寂寞,我現在就來救妳!」
雨柔含淚笑道:「小蘭,別擔心娘,娘在這裡並不是一個人。妳要聽妳雨靈阿姨的話,努力修行知道嗎?」
若蘭哭道:「我會的!天帝說了,我可以前往蓬萊仙島帶妳離開,我們都可以回去天庭。娘,妳要等我!」
慈航交待完天帝的旨意,便駕起祥雲離去。雨靈、若蘭正目送。若蘭忽道:「奇怪。剛才明明聞到異香,怎麼沒有了?」
雨靈笑問:「妳說那股來自慈航身上的香?她在這裡時,妳感到平安,煩惱也彷彿不再存在,是嗎?當妳有天成為大覺者,妳也會像慈航一樣,光是存在,便能安撫人心。」
若蘭點頭:「哦。雨靈阿姨,妳和慈航真人都是神仙,可是妳沒有像她一樣的香。」
雨靈笑道:「跟慈航相比,我可差得遠了。不如我告訴妳慈航真人前生,也就是成仙前的故事?」若蘭道:「好。」
雨靈道:「當年有個妙北國,國王生了三個女兒,三公主名叫妙善。妙善公主聰慧美麗,但不願出嫁,執意到白雀寺出家修行。妙北國王大為震怒,用盡辦法也未能讓女兒回心轉意,便派使臣將女兒抓獲斬首。
(聽到這裡,若蘭嚇得目瞪口呆)
妙善聽命受斬之際,龍山山神運用神力將其救走。狂怒的妙北國王斬殺信眾,火燒白雀寺。妙善獲救後,隱居香山修行。轉眼九年,終於修成了正果,日赴千壇,眼觀萬里。」
若蘭聽完故事,若有所思道:「我不懂。修行,是三公主自己選擇,為何她父親要不惜一切阻止?」
雨靈道:「因為目光狹隘。妙北國王有財有勢,位於萬人之上,他給予公主榮華富貴,為她挑選如意郎君,認為這對公主最好,是最大的幸福。他沒想過,也不容許公主有別的選擇。」
若蘭舉一反三,於是問:「那我娘與凡人結合,可天帝卻說她犯錯,所以懲罰她。天帝不是跟妙北國王一樣目光狹隘,不容許我娘選擇自己的生活嗎?」
雨靈聽了,嘆氣:「這…唉,妳這樣問我,我實在不會回答啊,小蘭。」
若蘭第二天便要離開崑崙山。入夜後,若蘭與雨靈阿姨享用最後晚餐。石桌上擺滿菜蔬果品,還有一壺桃花酒。
一直以來,雨靈都不准若蘭飲酒,不過今天卻破例讓她小酌一杯。晚餐期間,雨靈送給若蘭一個繡了荷花的青色錦袋,道:「這錦袋內有八件寶物,是我那八仙朋友所借。若在路上遇到麻煩,便拿來用,知道嗎?」
若蘭接過錦袋,笑道:「阿姨口中的八仙朋友,我比較有印象的,只有呂洞賓叔叔和何瓊阿姨(何仙姑)而已。」
雨靈道:「還有,我要提醒妳,天帝設定妳在下界行走,條件是不准繞道,不准走截徑,不准用法術加速;換言之,就是要妳像普通人般腳踏實地,逐步接近目的地。妳一路上記得低調點,不要惹事生非,明白沒有?」
若蘭身為半凡半仙,體藏異能卻入世不深;若在下界暴露身份,一來易惹上不必要麻煩,二來也許會被邪惡勢力利用。看著雨靈阿姨嚴肅的臉,若蘭一口答應:「知道了。」
待 續
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回 十三年前
吃過晚飯,喝了點酒,若蘭睡意漸生,回到臥室,又想起她娘,於是打開慈航真人給她的圓光鏡。若蘭心想:這圓光鏡真方便,讓我隨時都可以看見娘,慈航真人真給了我一個好寶貝。
鏡中的雨柔問:「很夜了,怎麼還不睡覺?」若蘭道:「我多年未能跟娘一起,我想多看娘幾眼。」雨柔聽了,神色黯然:「對不起,多年來娘不能在身邊照顧妳。」若蘭忙道:「不關娘的事,都怪天帝跟舅舅!」雨柔道:「小蘭,不可以這樣說天帝。」若蘭嗔怒,嘴巴扁成一線:「可不是麼?為何天帝不讓娘妳跟爹一起?還有舅舅,是他行的雷,劈死的爹。」
雨柔道:「要怪的話,其實都該怪我。」心想:若不是當年我下的凡,就不會認識若蘭她爹,若蘭她爹不會死,若蘭也不會無父無母。若蘭目不轉睛盯著雨柔,道:「娘還是跟以前一樣漂亮。」雨柔笑道:「當然,娘可是神仙。小蘭可不同,都長那麼高了。」
若蘭道:「我還記得,小時候在鄉下生活,那地方在南方,名字叫得月樓。當年有兩個叔叔很疼我,他們是爹的朋友。」雨柔道:「當年你才不過三歲,可是比其他同齡小孩都要聰明,說話已經很流利了。」
也許,這是因為若蘭她娘是神仙,導致她天生異稟吧。若蘭道:「那時娘在山上賣茶;爹則是替大戶人家鈔書,有時還要到茶樓打工。雖然爹不能常常陪我和娘,但我知他還是疼我們的!」說著說著,記憶漸漸浮現…
十三年前一個下午,若蘭在幫忙她娘經營茶寮,收錢、煮水、奉茶,都難不了這聰明小姑娘。若蘭她爹的朋友李堯是個賣麵的,間中會來光顧。李堯走近茶寮,喊道:「柔姊,蘭蘭,你們收拾好了沒?好了的話我們一同走吧!」
雨柔邊搬動椅子邊道:「差不多了,再等我一下吧。」
李堯見狀,與若蘭一同幫忙雨柔。若蘭道:「今天是爹生日,堯叔和寧叔都會來我們家,一同吃飯慶祝是嗎?」
李堯笑道:「當然,我們和你爹那麼多年兄弟,雖然我們平常都會來你們家蹭飯吃。話說柔姊做菜真有一手,我真羨慕正兄能娶個如此甚好的老婆~」
雨柔笑道:「堯你真會開玩笑。我知道有位姑娘天天都到你麵檔來,而且好像挺關心你,肯定是對你有意思!」
李堯聽了,帶腮連耳的通紅了:「柔姊妳看出來了?」
雨柔只笑笑,不言語,心想:當然,我可是仙女,這點小事我豈會看不出。
若蘭道:「堯叔你有桃花了?何時帶那姑娘給我們瞧瞧,介紹我們認識?」李堯笑道:「蘭蘭妳真是人細鬼大。總有機會的。」
三人收拾好茶寮後,便下山回去雨柔和陶正家。晚上,雨柔燒了一桌好菜,杜寧和陶正回來後,與李堯、若蘭、雨柔一同開動。若蘭夾了一塊白斬雞給陶正,道:「爹,吃雞腿。」陶正笑道:「小蘭乖。」眾人邊享用美食,邊敘些舊事。李堯給若蘭說了他們三兄弟認識雨柔的經過:
當年國家考試結束後,他們經圓頭山返鄉,光顧了雨柔的山中茶寮;後來,雨柔隨叔父過來得月樓生活,便與陶正他們重逢了。杜寧打量了並坐的雨柔和若蘭,不禁道:「小蘭的樣子像柔姊。」
李堯又提起,陶正在考試中落榜後,跟雨柔結伴到處旅行;原本沒有定下歸期,卻因為雨柔懷上若蘭,陶正毅然決定陪伴雨柔回鄉成婚。婚後,陶正為養活妻兒,正經找了工作。李堯說完故事,雨柔和陶正互相對視,二人眼裡都充滿愛意。在場的朋友都知道,「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」是陶正的主旋律;為了向妻兒負責,他做出了犧牲,他甘之如飴。
這是陶正最後一年過生日。一年後,陶正陪妻兒到地藏王古廟參拜,天上突然烏雲密佈,後有一神明出現,自稱雷公,其命令雨柔返回天庭。雨柔不從,於是雷公降下天罰;陶正反射性擋在雨柔身前,被雷劈中倒下,死在地藏王菩薩像前。
雨柔帶上若蘭逃跑;從此為躲避追捕,二人離開得月樓,到處流浪。紙包不住火,若蘭是人仙結合誕下之女,自小有神通,能做出許多普通人做不了的事。一次,若蘭觸碰了一只死蝴蝶,竟讓蝴蝶復活;若蘭的神通除了驚動鄰里,也引起了當地城隍(守護城池之神)的注意。
城隍將當地出現神通之人上報天庭,天庭隨即派員調查,很快便發現雨柔的真正身分。
一天,雨柔帶若蘭走在街上,忽然,若蘭身體竟不由自主,往天上飄去。雨柔忙追上去,追至雷公的府第。若蘭目睹她娘為救自己,而跟雷公,亦即她舅舅交戰。
雨柔因觸犯天條在先,本身理虧,最終不敵雷公,並遭到天兵扣押。若蘭以為她會被處罰,奇怪的是,她舅舅讓她住在他的府第,還吩咐四名侍女,白櫻、黃菊、紅梅、紫薇好好照顧若蘭。
四名侍女聽了雨柔和若蘭的故事,深表同情;若蘭求四名侍女幫她逃跑,四名侍女答應了,還告訴若蘭:雨柔除了有個雷公哥哥,還有個姊姊;雨柔的姊姊是雨靈仙子,住在昆侖山。這位雨靈仙子跟雨柔關係親密,肯定願意幫助她們母女的。
若蘭很感激四名侍女告訴她情報,又道:「不如妳們和我一起走,我那舅舅如此壞心眼,要是知道妳們背叛他,肯定不會放過妳們的!」然而,四名侍女婉拒了她:「若蘭小姐,不用擔心我們。快走吧,不然來不及了!」
待 續
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三回 貴人
雨柔不解道:「離開雷公府,小蘭妳一個人怎麼去得了昆侖山?妳不認得路,更不會飛啊!」
若蘭忙道:「不,是牛郎哥哥帶我去的。當時我走出舅舅的宮殿,邊走邊哭,來到北天門附近,一個人都沒有,周遭又昏昏暗暗,我不知上哪去找雨靈阿姨。後來,有個哥哥拖著一頭青牛,來到我身邊…」
若蘭止住哭泣,擦擦眼睛,問:「你是誰?」那哥哥跟他的青牛對視一眼,道:「我嘛,就是替真武大帝放牛的。大家都喚我牛郎。你看,這『天乙真慶宮』就是真武大帝的府第喔。」
牛郎指指若蘭身後。若蘭回頭仰望,果真看見一座石牌橫建,上書「天乙真慶宮」五大字。牛郎又問:「小丫頭叫什麼名字?」若蘭告訴了他。眼前這哥哥只穿粗衣麻布,而且還說自己是放牛的。若蘭不禁問:「哥哥,你是神仙?」
這牛郎先是一愣,後哈哈尬笑幾聲,道:「姑且算是吧。」這時若蘭想起了,娘曾經告訴她關於孫猴子的故事。孫猴子,正名孫悟空,如今是如來佛祖座下的鬥戰勝佛。
昔日,孫悟空保護三藏法師前往西天取經,協同豬八戒、沙悟淨和白龍馬艱辛克難伏魔降妖;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,終至西天取得真經功成正果。為人津津樂道的是,當年孫悟空出身花果山,受天帝招安到天庭當「弼馬溫」。
這弼馬溫是養馬的小官,沒有官品,不入流。當孫悟空知道天帝竟讓他這齊天大聖替祂養馬後,大發雷霆,後來更上演了一幕大鬧天宮。
若蘭心想:這哥哥當牛郎,大概也跟當年孫猴子當弼馬溫一樣,說是神仙,的確算是神仙,可卻是最低等,沒有權力,更沒有影響力。
牛郎因問:「妳怎麼一個人在這?妳不是神仙吧?怎麼來的天庭?」
若蘭道:「我娘雨柔仙子被我舅舅抓了。我要找雨靈仙子救我娘,但我不知上哪找去。」
說著,又一副欲哭的樣子。牛郎聽此,若有所思道:「妳娘是雨柔仙子,這麼說,妳舅舅是雷公,雷鈞大人?」
雷公,顧名思義就是掌管雷的神明。世間風、雨、雷、電等,都有屬部掌管其事,各司其職,掌管雷者,便稱為「雷部」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,是執掌雷部的最高正神,雷鈞則是祂的部下。牛郎又道:「據我所知,雨靈仙子乃居於昆侖山桃花洞。」
此話恍若焦雷一般,若蘭聽了忙問:「哥哥認識我阿姨?」牛郎笑道:「雨柔雨靈兩位,都是金玉一般的秀麗人物,在天庭有誰不認識,只是她們不認識我罷了。說到昆侖山,我知道怎麼去。跟我走吧,小丫頭。」
若蘭喜出望外:「真的?但哥哥不是在幹營生?你若帶我走,真武大帝生氣了怎麼辦?」
牛郎摸摸若蘭的頭,笑道:「別擔心,我們走罷!」
話說牛郎拖著青牛,與若蘭並行走在石板路上。石板路網四通八達,天庭各處皆有路至。若蘭沿途看見大大小小亭台樓閣、庭橋宮塔,有時她會詢問牛郎,這裡住著哪位仙家,那處又是何菩薩所居;牛郎都有一一回答。
不知過了多久,太陽從遙遠的東方升起,雲層因染上金黃色。若蘭忽然想起,以前娘跟她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,於是問:「牛郎哥哥,我想問,織女是你娘子嗎?」
牛郎笑道:「對啊,沒想到,幾百年後,小丫頭妳也知道我和織兒的故事。」
若蘭又問:「所以,你和織女一年才見一面是真的?」牛郎此時收歛了笑容:「是啊。」
若蘭有點憤憤不平:「我不懂,為何天帝要拆散你和織女,又拆散我娘和我爹?」
牛郎聽了,恍然大悟:「小丫頭妳…是雨柔仙子跟凡人所生的…?」
若蘭道:「我爹是個很好的人,又有學問,而且眼裡心中只有我娘一個。」
牛郎問:「妳爹現在…?」若蘭道:「被雷劈死了。」
提起父親慘死,若蘭再度紅了眼眶。牛郎不再言語,忽想這小丫頭走了那麼長的路,想必也累了,於是抱起若蘭,讓她騎在青牛背上。
未幾,若蘭擦乾眼淚,牛郎逐拿出兩塊棗泥山藥糕,塞到若蘭手裡,道:「餓了吧?吃吧,小丫頭。」
若蘭慢慢吃完兩塊山藥糕,心想:爹死了,娘也被抓走了,只剩下我一個孤苦伶仃。
不知道雨靈阿姨會怎麼待我;牛郎哥哥看來也是個好人,他為幫我而擅離職守,希望真武大帝寬大為懷,不要重責他才好。
若蘭又問:「牛郎哥哥,你後悔跟織女一起嗎?」
牛郎道:「後悔?不。我和織兒既互相中意,自然會在一起;也應該在一起。」
若蘭聽了,轉悲為喜,道:「所以,你都覺得是天帝不對。」
牛郎道:「天帝制定天條,禁止仙凡結合;然而,天條只是天庭的規矩,並不是大道本身。有云:『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』;天條,並非絕對。」
至此,牛郎湊近若蘭耳邊,道:「實話說給妳聽:雖然天帝懲罰我和織兒只能在七月七日踏上鵲橋,度銀河相會;不過,我在『天乙真慶宮』真武大帝處當差,而織兒則在西王母娘娘身邊服侍;王母娘娘時而委派織兒傳送東西過來,所以妳明白嗎?我和織兒見面的機會,有的是呢!」
不知還有多遠才到達昆侖山,牛郎一路陪若蘭說話。若蘭感覺,牛郎哥哥跟她爹陶正,真的非常相似。
若蘭道:「當年,牛郎哥哥送我到昆侖山後,便拖著他的牛走了。希望真武大帝沒有責罰他。」
雨柔聽完若蘭的故事,無緣無故,竟哈哈大笑起來。若蘭不解,問:「娘,妳笑什麼?」雨柔笑道:「沒什麼。小蘭,妳該睡覺了。」
若蘭想起自己明天就要離開桃花洞,這個自己一直生活的熟悉之地,因道:「娘,妳要等我。我一定會帶妳離開這個監禁妳的海島!」
哄了若蘭睡覺,雨柔合上圓光鏡盒,回頭道:「謝謝你,淨樂先生。」
待 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四回 楊太真
哄了若蘭睡覺,雨柔合上圓光鏡盒,回頭道:「謝謝你,淨樂先生。我知,天帝會對我網開一面,是因為你和慈航真人出面干涉求情,是嗎?」
淨樂先生笑道:「說到底,你都是我手下人,我自當盡力保你。」
此刻在蓬萊仙島,明月樓高,清風撲面。雨柔替淨樂先生滿滿斟上一杯,蓬萊仙島產的酒,自然是瓊漿玉液。雨柔坐到石桌旁,從金盤中取出一顆荔枝,剝殼後放入口中:「好吃。待會給太真姐姐送一些過去。」又道:「淨樂先生,你也一起吃。畢竟我能滿足這口腹之慾,都是託淨樂先生的福呢!」
淨樂先生道:「太真姑娘看見荔枝,不會睹物思人嗎?」
雨柔道:「自然。她和我都是一樣的命。」當年,雨柔初到蓬萊仙島,太真已經在這裡,不知待了多久了。整個仙島除了她倆,只有琪花瑤草、珍禽異獸,再無其他人或仙可說話。雨柔率先跟太真打招呼,二人交談了幾次,太真對雨柔講述了她的故事:
太真本姓楊,小名玉環,生於宦門世家,被皇帝冊封為貴妃。
楊妃備受寵幸,其宗族因此繁盛,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。楊妃的家人恃寵而驕,飛揚跋扈、胡作非為,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。
後來國家爆發內戰,楊妃隨皇帝流亡。為解除禁軍譁變,皇帝逼不得已,將楊妃賜死。
太真道:「如今奴有此下場,是上天對奴的懲罰。」無法和心愛之人白頭偕老,即使身處瓊樓玉宇,也跟地獄沒有兩樣。自己的夫君下令處死自己,自己應該怨恨才是。
然而有一晚,蓬萊仙島來了一名方士,方士表示他受皇命而來。太真得知夫君對她無法忘懷,哭得梨花帶雨。最後,太真將她戴過的金釵交予方士,讓他送回去給皇帝。
當太真知道雨柔有女兒,表示:「妳比我好,我和他什麼都沒留下;至少,你們還有個女兒。」有一次,淨樂先生給雨柔帶來伴手禮,都是書本和食物,食物當中有當令的荔枝。雨柔送了些荔枝給太真,太真一見,即淚如雨下。
「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。」當年,皇帝為了取悅太真,不惜勞師動眾,專設驛站;在荔枝成熟時,採摘最好的荔枝,派人由南方,快馬運送,一站緊接一站,如接力賽般,運到都城讓太真享用。當然驛吏拚命的趕路,不僅人累僵了,也跑死了不少好馬,一路上急奔,途中更有不少路人遭殃,被踩死或踩傷。
雨柔心想:太真的夫君為討好愛妻,身為皇帝,騷操作頻出;最初,她覺得太真與皇帝的愛情故事,真是驚天地,泣鬼神;可現在,她有點理解為何天帝會懲罰太真,將她囚禁於蓬萊仙島。
至於皇帝,也許果報一時還不會應在他身上,然而朝廷是受命於天,若君主不聖不仁,天是斷斷不會把萬機重任交代的。
雨柔道:「每逢看見太真以淚洗面,我都會勸她看開些;雖然,我有時想起以前,都會不得已變得消沉就是了。」
目睹丈夫被雷劈死,雨柔當時真是悲痛欲絕。想到若蘭年紀尚幼,只得強打精神,母兼父職。雨柔又道:「當年送小蘭往昆侖山找雨靈姐姐的,是你吧?淨樂先生。」
淨樂先生笑道:「妳怎會猜到是我?」雨柔也笑了:「要是真牛郎本人,他可不敢說出『天條,並非絕對』這種大逆不道的話!」淨樂先生笑笑:「原來如此。」
當年,淨樂先生將若蘭送到桃花洞後,馬上前往蓬萊仙島去見雨柔。雨柔聽見淨樂先生告訴她:「妳姊姊會好好照顧小丫頭。」總算鬆口氣:「那就好。」
淨樂先生嘆道:「要是我當日堅持帶妳回太和山,哪會生出這麼多事來。」雨柔回憶起當初與陶正相遇,結合生下若蘭,一家三口在南方得月樓幸福地生活。最後,東窗事發,陶正死在雨柔面前。
幸福是短暫的,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。天帝拆散她和丈夫,連哥哥雷鈞都不念舊情;只有這位上司仍然盡力保護她和小蘭。
回想到此,雨柔眼眶紅了,道:「其實我早該知有今日,畢竟犯下天條的是我。只是,我相公是無辜的。」
直到死前一刻,陶正方知他妻子並非凡人;雷鈞降下天罰,目標是雨柔,陶正不知那雷對雨柔傷害有限,為保護愛妻,白白枉送性命。
話說回來,若當初並非有告密者,天帝根本不會知道雨柔與凡人結合,甚至生下後代。
陶正死後,雨柔本來帶著若蘭隱居,誰不知竟再度被告發;所以,雨柔才會被迫跟女兒分開,來到這海上孤島。
淨樂先生曾問雨柔:「妳不懷疑是我告密嗎?」
雨柔搖頭道:「我知道不是你。畢竟比起阿鈞,你更像是我親哥哥。你不只照顧了我,還照顧了小蘭;我知道你這個大恩就得了。」
當年陶正的死,算是意外;然而,淨樂先生不禁想:若然前往捉拿雨柔的,不是雨柔親哥哥,而是其他神仙,陶正說不定不會死,事情不會變成這樣。對比過往案例,織女因愛上牛郎而被告發後,也不過是被綑回靈霄殿,從此不能再跟丈夫見面罷了;那雷鈞竟然不經天帝審判,私自對雨柔施以刑罰,根本不合規矩。
正如雨柔所說,犯下天條的畢竟是她;那雷鈞只要說因為雨柔拒捕,所以他才不得已對她施刑,那他的行為就會變成合情合理、順理成章。陶正已死,魂歸地府,地府自會對他安排;接下來,靈霄殿會懲處雨柔,自然也不會對若蘭坐視不理。
淨樂先生比靈霄殿快一步行動,將若蘭送到雨柔親姐姐處,其實都是不合規矩的。
事過境遷,相信陶正早已投胎轉世,長成了一個少年郎;若蘭在雨靈仙子撫養下長大成人;天帝網開一面,讓若蘭前來蓬萊仙島接母親離開。如無意外,雨柔和若蘭會重返天庭,雨柔和陶正之間,再無瓜葛,互不相干。
也許,雨柔下凡歷煉終於圓滿結束。紅塵樂事,到頭一夢,萬境歸空。雨柔與淨樂先生把酒言歡一夜。直到日出東方,極東仙島迎來第一縷晨光,淨樂先生方駕起祥雲,回到他本來所處的地方。
待 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五回 淨樂先生
「幼而勇猛,長而神靈。不統王位,惟務修行。
父母難禁,棄舍皇宮。參玄入定,在此山中。
功完行滿,白日飛昇。玉皇敕號,真武之名。
玄虛上應,龜蛇合形。周天六合,皆稱萬靈。
無幽不察,無顯不成。劫終劫始,剪伐魔精。」
武當山,古稱太和山,位於玄北國中部。對此山,<西遊記>如此形容:「芙蓉峰竦傑,紫蓋嶺巍峨。」
傳說真武大帝當年在太和山修煉羽化飛升,並成為玄北國的守護神;太和山因「非玄武(真武)不足以當之」而改名,做為信仰聖地,受到皇家重視。
------------------
淨樂先生離開極東仙島,日行千里,來到一片冰天雪地。武當山頂被稱為「玉虛雪域」,雪域內有座玉虛宮,一般人無法前往,自古以來都只是武當山一帶的傳說。
淨樂先生剛降落,馬上被玉虛宮的人察覺。一男一女奔跑而至,向淨樂先生深施一禮:「師父。」
這二人男者名周乾,女者名桃花。淨樂問二人:「何事?」平時淨樂先生歸來,這二人一般都在辦差,不會特地出來迎接。
果然,桃花說了:「師父,九天玄女大駕光臨。」淨樂先生聽了,面露喜色:「我馬上去見她。」
雪洞一般的大殿中,榻上坐著一名婀娜女子:身穿七彩衣裙,搭配飄逸的彩帶,令人聯想到西域洞窟裡古壁畫上描繪的天人。淨樂在女子跟前行禮:「玄女大人。」
女子依舊坐著,卻冷不防一句:「叫我姊姊。」態度一本正經。
眼見淨樂愣住,玄女勾起微笑:「都是自己人,又是在你家,莫用見外。」
周乾、桃花跟在淨樂身後,這時知情識趣道:「師父,玄女大人,我倆還有工作,先告退了。」
二人退出後,淨樂在玄女身旁坐下,問:「怎麼有空過來?」
玄女調皮地眨了眨眼,笑道:「當然是想念你…你家的榔梅果啊!時至七月,雖然…你家是一年到晚都冰天雪地。」
九天玄女,古代傳說為西王母部下,相傳法力無邊,精通兵法戰術,曾幫助黃帝擊敗蚩尤。在世人眼中理應是被敬畏的存在,可對淨樂而言,卻完全不是同一回事;一句「叫我姊姊」,真讓淨樂汗顏。因問:「最近『上面』有何新聞?」
玄女答道:「沒啥大事,就是小回養的九尾狐失蹤了。」玄女口中的小回,就是西王母,又稱王母娘娘、瑤池金母,為天庭眾女仙之首。傳說西王母成仙前俗名為楊回;據淨樂所知,西王母當年與九天玄女曾拜同一位仙師學法;小回這小名,也只有玄女有資格叫。
西王母作為玄北國信仰主神明之一,人們一般以為,她與主管天地之神「昊天上帝」(又稱玉皇大帝)是夫婦,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母子;不過這些說法並不對,純粹是凡間的說書先生胡扯。
玄女姊姊說完九尾狐的事,又接著說了幾件小事。話題告一段落後,淨樂問:「妳打算什麼時候回去?」
玄女皺眉道:「那麼快下逐客令?也不給我些面子。你啊,朋友都沒多少個,年中有誰會來看你?」
淨樂再度汗顏:「誰說我沒朋友?」玄女一針見血地:「你這傢伙性情古怪孤僻,誰能跟你做朋友?每年三月例行蟠桃勝會小回都有邀你,可是你一次都沒去;不是借口有任務,就是詐病。講真,大家都是得道的大羅神仙,不吃五穀雜糧,怎麼還會像凡人般生病?這些借口誰會信?當年,你在凡間跟婷婷成親也沒通知我,別說我又舊事重提…」
原本玄女說自己孤僻古怪,淨樂是不打算反駁;不過她提起婷婷,讓他忍不住開口:「妳知道,我跟盧婷結合的真正原因。」
說到這裡,玄女似乎有所意識,因道:「是是是,因為你和婷婷有宿世緣份;你們之間的因果有待了結。」
淨樂道:「那是以前;現在,已經結了。」玄女又問:「是你單方面以為了結,還是你們雙方都有共識?」
淨樂沉默,沒有回答;因為,他也不知道。
玄女道:「總之,原本我打算把<素女經>交給你,讓你和婷婷生活的更幸福,可現在…算了。說起來,我也是時候到凡間尋找傳道的對象。」
在玄北國有傳說:九天玄女每隔一段時間--通常是幾百年--便會下凡。有緣人若得到九天玄女幫助,即戰無不勝,得到天下。換句話說,九天玄女下凡,等於玄北國此後和平不再。
俗話說:「月滿則虧,水滿則溢。」又道是:「樂極生悲,否極泰來。」和平有時,戰爭有時,千百年來皆如此。即使身為國家守護神,淨樂對此也沒什麼好說的。
玄女道:「說了那麼久,有榔梅果讓我解解渴嗎?」
淨樂聞言起身:「我去拿,妳等等。」
玄女瞪眼問:「怎麼,阿樂你這裡連個可使喚的下仙都沒有?」
淨樂道:「當一國守護神,我容易嗎?我的善信天天對我祈求,每個人的祈求都要認真對待;給我再多的幫手,都不夠用。我的五百位靈官,都已全數派出辦差了。」說著,無奈攤手。又道:「實在沒辦法,斟茶遞水,自己動手吧。」
對方已說到這份上,玄女不再說什麼,只是心想:當神仙當成你這樣子,明明還是一國守護神,得了尊貴又威風的「真武大帝」稱號,「真武大帝」也稱玄天上帝;玄北國有南北之分,兩地的善信各自的稱呼。可眼前這個寒酸古怪的傢伙,哪裡有大帝之風?!身穿樸素的黑袍,沒有一點裝飾品;及地的長髮隨意留著;還有一點,這傢伙沒有穿鞋子!!
在天庭,獲得大帝稱號的都算是高級神仙,當然啦,玄女姐姐我是小回(西王母)那邊的,不能算進昊天那傢伙的天庭的行政架構;但是,即使是其他地位沒那麼高的普通神仙,例如是愛出風頭,無人不識的八仙,都不會把自己搞得那麼窮酸的!
難道…因為當年在天庭的遭遇,阿樂這傢伙一蹶不振,自暴自棄,最終擺爛起來了嗎?
待 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六回 呂洞賓
眼見淨樂離開又回來,玄女想了許多,出於對後輩的關愛,因而恨鐵不成鋼,嘆了口氣。
這時,有個小女孩從外面進來。女孩身穿火紅衣服,一頭橘紅色的頭髮綁成兩顆丸子;湛藍色的雙眼像是陽光下金光閃閃的海水。有能力進入真武大帝的結界,這女孩不是普通人;沒有被周乾、桃花等負責守門者攔下來,這女孩是玉虛宮承認的人。
女孩一跳一步,來到淨樂身邊:「我來了~安安喔~阿樂哥哥~」
淨樂笑道:「小默,安安,什麼風把妳吹來啊?」
小默笑道:「東南風~唷,玄女姐姐原來也在~今天海上的工作很早便結束了,所以就來看你囉~」
玄女笑道:「小默來得正好,有好吃的生果,來我這邊坐。」說著,招手讓小默跟她一起坐。小默開朗的應一聲好,便坐下開始吃榔梅。
淨樂見二人吃得津津有味,不禁心想:今天到底是怎麼了?這二人,來呢,一齊來;不來,一個也不來。
凡間有位才華橫溢的作者,人稱雪芹先生,他寫了一本名叫<石頭記>的書。<石頭記>第八回,講述顰兒探望寶姐姐時偶遇表兄寶玉,並講了一番話:「今兒他來,明兒我來,間錯開了來,豈不天天有人來呢?也不至太冷落,也不至太熱鬧。」顰兒講這話是出於對表兄的醋意;然而淨樂卻是真心覺得,你們兩個一起來,把我難得的清靜弄沒了。
淨樂不再理會玄女跟小默,起身走到一面穿衣鏡前。鏡中漸漸顯示出一名小姑娘的身影,那正是若蘭。
若蘭背著包袱,站在河邊,眼見附近既無橋樑,又無民居,不禁一臉惆悵。
這時,一艘小船划過來,船上人探出頭問:「姑娘,要過河嗎?」若蘭答是。船家聽了道:「上船吧,我載妳一程。」
小船靠岸後,若蘭感激船家及時出現,並想給船家付錢;可船家堅持不收。若蘭再三向船家道謝,便走遠了。船家隨即搖身一變,露出妖怪的猙獰面目,並在半空中畫個圈,用圓光術向淨樂報告任務完成。
淨樂點點頭,笑道:「你可以回來了。」
玄女跟小默不知何時來到淨樂身後,對鏡中的姑娘很好奇。淨樂道:「妳們還記得雨柔嗎?」
玄女道:「記得。當年昆侖玄圃群芳中最標青的一人,本來侍候在小回(西王母)身邊,後來成為司雨之神的。」
淨樂道:「這丫頭,就是雨柔的女兒。」玄女一聽這話,馬上意識到有故事。果然,接下來淨樂便開始敘述雨柔當年在得月樓與陶正邂逅,二人結合誕下若蘭;後來二人戀情被揭發,最終陶正死在雷神手下,雨柔則被旲天上帝囚禁在極東仙島的故事。
如今,天帝網開一面,批准若蘭前往仙島接母親離開,一路旅行累積功德,預備日後同雨柔重返天庭擔任職位。若蘭在旅途中將會面對重重困難;淨樂有見及此,於是派出自己的手下在路上低調守候,協助若蘭早日獨當一面。
玄女聽完淨樂的故事,心有所感:「沒想到,你竟會對這對親子的事如此上心啊,阿樂。」
淨樂道:「我不是對她們上心;只是這件事,我認為值得去做。」說起來,需要淨樂操心的,並不只有若蘭。淨樂對玄女說他想起有事要離開一下,隨後瞬間轉移到別處。
武當山腰有一座呂祖廟,武當山一帶的居民,是這呂祖廟的主要香火來源。所謂呂祖,就是呂洞賓--玄北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<八仙過海>,呂洞賓就是八仙之一;順帶一提,八仙其他成員分別是:何仙姑、韓湘子、曹國舅、藍采和、漢鍾離、鐵拐李、張果老。
相傳,某年的八月八日,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,酒至酣時,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。眾仙齊附,並定下規則,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,不得乘舟。
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裏一扔,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,向遠處漂去。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,頓時紅光萬道,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,隨波漂遊。
隨後,呂洞賓、張果老、曹國舅、鐵拐李、韓湘子、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,藉助寶物大顯神通,傲遊東海。這就是偈後語:「八仙過海,各施各法」的由來。
淨樂進了廟門,來到荷花池旁,若有所思。這時,一位身穿白衣,髮如火紅的年輕道人步至他身後,喚道:「下仙見過真武祖師。」
淨樂回頭,眼前人不是別人,正是呂洞賓。因笑道:「呂先生。」
別看這二人外表年輕,其實都是活過幾千、幾百年的老神仙了。尤其是呂洞賓,身為散仙的他,得閒無事就喜歡到下界度(交)化(女)凡(朋)人(友),一副年輕帥氣的外貌讓他總是如魚得水;他的好碰友何仙姑就時常吐槽他的女人緣。儘管呂洞賓風流成性,但也確實成功下世度脫幾個人,其中最著名就是名妓白牡丹。
呂洞賓將祖師請進廟堂,並親自預備茶水。二人對坐。呂洞賓忽有所思,道:「算算日子,小白下凡歷劫已經有十五年了吧。」
淨樂點頭:「對,當年她來求我,我批准她去。」呂洞賓道:「小白之所以能修成人身,多少是因為我的緣故;我也希望她好。」
原來,小白是以前在荷花池中修練的一條小白蛇。有天,一個小男孩隨家人到廟內進香,巧遇呂祖,呂祖覺得那孩子有潛質,於是給了他一顆仙丹。誰知小孩路過池邊,不小心跣腳跌倒,手中的仙丹丟進池中。
白蛇吞了仙丹,修為大幅提升,終修成了女身。呂祖容許白蛇繼續在池中修練,直到有天,白蛇起了到凡間修行的心,於是去求真武祖師;真武祖師端詳白蛇一陣,道:「我看你妖性未滅,讓你下凡也只會遺禍人間。」
但事情並不是沒有轉彎的餘地;祖師給了白蛇一顆金丹,幫她祛除身上的蛇毒。白蛇走後,呂洞賓很疑惑為什麼祖師要幫助區區小妖到這份上。祖師道:「解鈴還須繫鈴人。吾座下玄武龜蛇二將歸位,正需要白蛇走此一趟。」
待 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留言
張貼留言